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370983)和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508085J08)的资助下,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邹多宏课题组与中科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吴正岩课题组合作,在磁共振成像诊疗一体化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基于纳米多孔载体材料构建出具有pH高效响应的磁共振造影成像与可控药物释放的纳米治疗平台,实现了口腔鳞癌的磁共振诊疗一体化高效治疗。相关成果在2018年8月24日以“Effective pH-Activated Theranostic Platform for Synchronous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Diagnosis and Chemotherapy”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 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 (IF=8.097)。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8b11408.
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规的化学药物治疗,无法穿过生物屏障,且存在副作用大、药物利用率低、转移癌治疗效果差以及缺少有效的疗效实时监控手段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利用超小型氧化锰包覆改性介孔纳米二氧化硅(USMO@MSNs),设计了一种孔径可调的磁共振成像纳米诊疗平台。USMO@MSNs可根据抗癌药物分子(DOX)的尺寸大小,调节平台孔径大小,获取最佳的抗癌药物装载效率(USMO@MSNs-DOX);同时USMO@MSN在肿瘤组织的弱酸微环境条件下快速溶解,释放丰富的Mn2+离子,可有效增强肿瘤病灶部位的磁共振成像效果。研究显示:当pH从7.4降至4.5时,USMO@MSN的纵向弛豫率(r1) 明显升高,呈现出较强 pH响应的 T1 磁共振信号,显著提高了肿瘤组织的磁共振图像质量。此外,USMO@MSNs-DOX在表面氧化锰被溶解后,释放出孔道内装载的DOX,显著提升了抗癌药物对癌组织的化疗效果,有效的抑制了癌组织生长。整个纳米载体系统在活体和细胞层面均展现出良好的pH响应能力,针对性提高了肿瘤的化疗和磁共振成像效果,为口腔癌的治诊疗一体化、精准及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